Wednesday, June 28, 2006

來自伊拉克的熱情

這不是澳洲料理,當然也不是台灣料理,
是我從未見過且每一口都充滿驚喜的伊拉克傳統美食!

左上角的大蛋糕足足有直徑30公分大,不過它蛋糕,仔細看裡頭是一顆顆的米,紅顏色來自蕃茄,還有茄子,鋪在最上頭的則是雞肉,味道其實不像顏色看起來這麼濃郁,淡淡的雞肉和蔬菜味,很對味
右上角的濃湯,沒有玉米,而且白顏色的湯底是優格,夠健康吧!一顆顆的肉丸則是用米做成的米丸裡頭塞牛肉,這湯,嘗起來一點點酸,一點鹹,再帶一點點蔬菜的甜味,很特別。
左下角很像可樂餅的揚物,這次長相就跟嘗起來的味道差不多了,分別用米和馬鈴薯包裹著肉餡炸成的餅。
右下角這個布丁,它不是布丁,而是用小麥粉做成像布丁的涼涼甜點,本身的味道很淡,有點像米泥的口感,吃的時候視個人口味再加上鮮奶油和蜂蜜,口感和甜度搭配得恰到好處,好吃到不行。




簡單介紹了一下伊拉克的傳統料理,本人除了是看到傻眼外,肚皮也撐到極限。
話說ELICOS報到的第一天,也忘了是怎麼遇到這位來自伊拉克同學的,總之,日後在學校的生活裡,她成了我們午餐TEAM裡,少數不是來自亞洲國家的成員之一(不過她常不吃午餐,也不餓,真怪)。也許有緣,我們下午選修課正巧同班,這就樣,多了份熟悉。她的出現,改變了不少我對神秘中東國家的刻板印象。中東人並不都是黑黑的,也有白人,各種族的膚色長相都不同;也不全都包面紗,光看種族和家庭觀念;他們的語言和文字很特別也很難,所以英文對他們來說,a piece of cake(這是我說的...),當然,她的英文發音漂亮又準確,我真的覺得學習語言需要有點天份。

除了上課期間的兩次假日,我們一同前往飲茶餐廳和到動物園玩耍之外,離開學校後,很難再有見面和聚在一起的機會。就當我正在街上閒晃之時,卻接到她的來電邀約,她沒有食言,她曾經說等家裡家具都到齊之後,一定會邀請我們到他家裡嚐嚐伊拉克的傳統料理,於是,閒得發慌的我期待著6月25日 星期天中午的伊拉克轟趴。

與外國友人約會,當中總是好像非得夾雜著些誤差,不是聽錯時間,就是聽錯地點。當然轟趴地點不會錯,而果不其然''時間''再度錯了,我們受邀的四人通通聽錯時間,但好家在只差一個鐘頭,也好家在Mariam(轟趴主人)的弟弟Omar夠機靈,騎著腳踏車到處搜尋我們的蹤跡,我們才因此得救。

Mariam有三個姊姊兩個弟弟,三個姊姊均已出嫁到國外,只剩她和兩個弟弟及媽媽同住,爸爸則長期在亞洲地區出差。因此接待我們的當然是Mariam媽媽還有每次總是充當護姊使者的16歲弟弟Omar。好不容易到了主人家,Mariam一家子拿出許多家族照片與我們分享,一一解釋每張照片內的人,拍攝時間與地點等等,鉅細靡遺,我則發現伊拉克人的家族是情感聯繫的如此緊密,這點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,他們的全名至少得寫上爸爸、爺爺、祖父三人的名字再加上First name,長則可以愛寫多少就寫多少,只要你記得住,挺有趣也挺令我吃驚的。

接下來的午餐時間,一見到餐桌上的菜餚,連我也不禁染上日本人的大驚小怪驚呼聲,但桌上的擺設和食物真的是讓人下巴都快掉下來,不僅樣樣''大尺寸'',也看起來都很Yummy Yummy,像極了巧克力蛋糕的主菜 Makloob、''易容''的玉米濃湯Kotildow、配上沙拉炸洋芋和飯團,再加上讓人跌破眼鏡的伊拉克豪爽媽媽的豪氣桌邊服務,每個人最少都得吃掉一大碗湯和一大塊''蛋糕'',味道怎麼樣呢?老實說,很特別,奇怪的食物組合卻沒有怪味,而且是我喜歡的清淡口味,看來到伊拉克旅行食物上的適應是不成問題的,不過當然不是現在,我可不想砲灰。接著下來的甜點,我是讚不絕口,依照慣例,有是不像布丁的布丁Layaly asham,口感和甜度都恰到好處,我還跟哈塔芙(這是我幫他翻譯的中文名字)媽媽問了食譜和作法,擇吉日來做做看吧!

開轟趴除了食物之外,還得有點餘興節目,不然可是會冷場地。於是乎,日本YUKATA變裝秀上場,在Mariam的請求下,日本同學帶來了三套日本浴衣,並示範穿著與禮儀,還幫她梳了個日本頭,我帶去送給Mariam的筷子也派上用場,偽裝髮簪插上去還真有那麼點像樣哩!就熱樣胡搞亂搞了一個下午,在澳洲,穿上傳統和服吃伊拉克傳統料理,和大跳伊拉克舞蹈的詭異組合,叫人錯亂。此時,哈塔芙也來參一腳,換上正統的伊拉克服裝,有如皇后駕到的氣勢,眾卿都得跪安...哈!

接近尾聲的轟趴,當然要有精彩的壓軸,全副來自伊拉克的茶具,正統的伊拉克下午茶,再次令人驚豔;哈塔芙好像變魔術般,又變出伊拉克咖啡,還配上咖啡渣占卜教學,真不得不佩服這一家子人在一天之內的時間,搬出幾乎所有伊拉克式的文化。這一天,的確讓人開眼界,伊拉克神秘的面紗居然在澳洲伯斯為我揭開,這是我想都沒想過的,感謝這來自伊拉克巴格達的一家人。

Monday, June 26, 2006

西澳最南端的領地--Albany

6月3日,凌晨六點,天未亮,氣溫4~5 度,Albany二天一夜遊在冷颼颼的伯斯冬天裡出發。
若不是因為旅行,大概沒什麼機會也沒這麼閒到得如此早起,久違了~清晨六點,很久沒見面了。清晨的空氣,混雜著前一天繁忙過後的落寞與即將展開另一天的興奮味道。就這樣,摸著黑,打開厚到足以砸死人的澳洲地圖,開著前一天租來的車,展開第一場自行駕車的西澳之旅,向西澳的最南端—Albany前進。

行前,班上的男性日本同學說,澳洲地廣人稀且路標不見得清楚,女性駕車前往是不可能的;泰國女性同學說,這個時節到那邊都在下雨又冷,不好玩啦;老師Peter說,建議順道走到Margret river喝喝酒、吃吃yammy的食物,但不便宜且最少要三天以上的行程,我問,那Albany有什麼值得一遊的?Peter:um…raining,beach view,and nothing….偏偏同行的同學Soo、我、伙伴粉紅就是不信邪,現在是冬初,再等下去就是明年或是更冷,事不宜遲,要,就是現在。就這樣,伴隨著我們上路的是不甚熟悉的澳洲路線與尚待適應的右駕症候群,總距離402公里的長途挑戰,在害怕與憂慮還來不及趕到前,我們早已行駛在Albany high way上了。

漫長的四百多公里,預計五小時左右抵達目的地,沿途景致都是所謂的”country side”,對澳洲人來說可能是無聊至極,還會打趣地對你說:歡迎來到澳洲,這才是真正的澳洲!但對我們這些來自地小人稠的亞洲人來說,一點都不無聊,除了一路上驚慌失措地閃避路上死的和活的袋鼠、狐狸、鳥外,沿途草木的變化告訴我們愈來愈靠近南部,此外,沙漠與路旁在一望無際草原上啃草的羊群、牧場等,還有公路休息站替駕駛人準備的免費咖啡,讓我們一路驚呼到目的地,也順利地以不到五小時的時間到達。而且,一路天氣好的要命,陽光普照,萬里無雲,我們齊聲:是誰說這裡一定會下雨的阿,哼!

中午11點多抵達Albany這個可愛的小鎮,真是個一眼就讓人愛上的地方,古建築、熱鬧的市街、咖啡廳、走在路上便可看到不遠處下坡的海岸,而岸邊的馬路上正在舉行懷舊交通工具嘉年華會,有騎著古老的大單輪腳踏車比賽,還有不少各年代的汽機車等等展示,熱鬧極了。不過,我們到沒忘記得先到information center去瞭解一下這裡哪好玩,專業人員詢問了我們預計停留的時間,便馬上在地圖上劃了建議我們走的行程及一定要參觀的地方,快又有效率,並且附贈當地地圖一張。
選了家愛爾蘭餐廳填飽肚子後,拿出地圖,迫不及待地想馬上到第一個景點—wind farm,哇!幾十根大型風車插在腹地廣大樹林裡的畫面,甚為壯闊,聽韓國友人說,這裡是名列世界三大風車奇景之一呢!趕緊在多按下幾道快門。
接著,按圖索驥,一一參觀聞名遐耳的nature bridge,及自然力量所形成的鬼斧神工岩石奇景,並趕在傍晚前到山上遠眺這南方小鎮全景與日落,再帶著飢餓的肚子回到YHA準備今晚的晚餐。
照例,晚餐配著咱們從伯斯帶來的紅酒白酒各一瓶,搭配著自己煎的牛排,慶祝這完美的一天。當然再照例,沒到酒吧喝個酒,哪能稱得上慶祝。微醺的夜晚格外令人興奮,大概也因為這樣,在YHA外頭不到10度的夜晚,我們居然能待上2個小時,用著破爛的英文,大談日韓台的歷史情結,還有個無辜沒進門密碼的夜歸韓國日本人被我們強拉來聊天....sorry啦!

格天一早,匆匆再一瞥Albany,在一定會再度造訪的誓言下,不捨地回程。下次,我要看到鯨魚!!


後記:Albany兩天一夜遊,四人share租車費用、油錢、住宿及餐費,一人163澳幣。最大的開銷是油錢,休旅車耗油是當初沒考慮到的,但對長途開車旅行來說,是舒適些,有一好就沒兩好,供下次租車時參考吧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澳洲當地租車,交車時油箱是滿的,因此還車時也得加滿油還車,當然也可以付費在租車公司將油箱加滿,當然,每公升的油價格通常都比外頭貴,建議還是先將油箱加滿再還車。(市區的油會比觀光區便宜一些,建議盡量在市區時就先加油比較划算。)

海鷗攻擊人類--來自西澳海灘的駭人事件

2006年6月24日的這一天,我被海鷗攻擊了...

就在那悠閒的週六下午,美麗的cotteslo海灘上,邊看著海上衝浪的朋友,邊享受著我的漢堡和陽光...,就在進入白日夢畫面的同時,只聽見身旁的友人伸手指向我,並聽到她驚叫的同時,我感覺到有個刺刺的東西撞上我的頭和手,接著手上的漢堡掉到沙灘上。嚇傻的我還沒來得及回神到底發生什麼事,身旁的兩個友人早已笑翻,因為,我被海鷗襲擊,牠搶了我的漢堡。海鷗跟人搶食的畫面在沙灘上上演,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遭吧!到底是榮幸還是倒楣,還真令我哭笑不得。

根據友人的分析,我為何會被海鷗攻擊呢?
1.我帶著沙灘色的草帽
2.穿著與沙灘同色系的上衣
3.著大地色彩迷彩褲

所以,再根據分析,海鷗從天空俯視,應該只看到一個漢堡在沙灘上動來動去,豈有錯過的理由!二話不說,直衝向漢堡.......